55式军服博物馆.
船形帽带来的烦恼对55式军服的修改和完善——
发起人:一诺千金  回复数:0  浏览数:13191  最后更新:2013/12/3 14:39:04 by 一诺千金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3/12/3 14:38:51
一诺千金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51
注册时间:2013/11/28
船形帽带来的烦恼对55式军服的修改和完善——
55式士兵船帽.针对新式军服存在的一些问题,1958年和1964年,国防部先后发布命令,对55式军衔服装作了部分修改。

[align=center]船形帽带来的烦恼

[/align]    新式服装及肩章、领章、军种、兵种和勤务符号,自1955年实施以来,受到了全国人民和广大官兵的拥护。经过两年多的着用,各方面的同志对部分军服和肩章、领章的制式、质料,都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

    当时意见最大的是对士兵船形帽,很多人尤其是士兵们对这种帽子都很反感。一是由于过去美国兵和国民党兵戴船形帽,船形帽和这些兵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人民子弟兵现在也戴这种帽子,感情上接受不了;二是船形帽的标准戴法是歪戴,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船形帽规定是要向右歪戴的,帽沿距右眉一指宽,距左眉二指宽。但中国人(尤其是农民)历来是不习惯歪戴帽的,歪戴露出左边半个光头就更加难看。因此在军内外反映非常强烈。战士们不理解:这不是跟国民党兵差不多吗?“你懂个啥,这是向苏联老大哥学哩。”干部“训”起战士:“当兵嘛,奉命着装,叫你戴你就戴!”可是,能不戴船形帽时,许多战士还是不戴,好在它属便帽,折起来就能塞进裤袋里,也算合理。


杨成武下连当兵时与士兵们戴同样的船形帽
    1957年5月30日,解放军报发表了“军内外同志对船形帽有意见”的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读者,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以个人名义或联名向军报写稿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情,建议改革船形帽。许多同志在来稿来信中表示,他们在解放军报上看到以上文章后,感到是替士兵说出了心眼里的话,十分高兴和赞同。南京部队司令部朱赤大尉来信说:“改革船形帽这并不是少数人的意见,不论在部队和机关里都没听见有人说过船形帽的优点。”他认为:士兵不愿戴船形帽,他们戴上了就显得没精神,还时常发牢骚;群众看不惯船形帽,征兵时不少青年因为怕戴船形帽不愿入伍,影响了兵役工作;士兵不愿戴,军官就批评,也影响了官兵关系。3402部队政治处唐天祥下士说:“为戴船形帽我在部队受过几次处分,为戴船形帽也引起母亲的生气,说我不像个样子,为此我也很难过,我应征入伍服兵役,却没想到为船形帽出乱子。”

    许多同志还批评了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他们问:原来的“解放帽”人人说好,为什么不戴,偏偏要士兵们去戴这种既不节约,又不实用、美观,更不适合民族习惯的船形帽呢?7058部队舒玉杰、0075部队刘振荣和刘灌、382部队张玉廷等同志都在来信中说:为了我军的荣誉和尊重民族习惯,我们希望和期待领导上考虑改革船形帽,并在1958年让全体士兵戴上“解放帽”或其他更好的军帽。许多士兵们还表示,为了节约,今年发的船形帽仍然要继续戴下去。


1955年国庆阅兵身着新军服、头带船形帽的步兵方队。

1956年10月解放军画报封面士兵戴船形帽
    1957年6月18日,解放军报第230期发表下士任兰品的文章《第一次戴船形帽的遭遇》:

    我看了解放军报最近选登的“军内外同志对船形帽有意见”一文后,很受感动。我同意文中的那种说法,也想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亲身感受。

    我原是一个小学教师,1956年2月,为了响应祖国征召,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组织上留在本县兵役局工作。同年5月,发了第一套军衣,心里额外高兴,心想:“这下子可行了,穿上也像个战士样啦!”但是,把船形帽拿在手里,却很为难,踌躇了好半天,用很大勇气才戴在头上。因为我想起了过去蒋介石军队学美国兵歪戴船形帽子的丑态和老百姓对他们的恶感,如今这种帽子又戴在自己的头上,岂不叫人恼哉!

    不合乎民族习惯的东西,到底人们看不惯。

    一天上午,我有事去街上,正巧碰上小学生放学。几百儿童,排着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浩浩荡荡地向我走来。因为他们许多都是我的学生,内心不自觉地高兴起来,心想:“这回嘛,小朋友们见了我,不但要叫老师,还叫解放军叔叔哩!”所以很远就想给他们打个招呼。结果不然,那些可爱的少年们一见我,却变成了一群调皮鬼,多远就用一种尖叫、好奇的声音,高声喊着:“牛×帽!牛×帽!……”但当我和他们走得靠近一些时,那种尖锐、好奇、刺耳的喊叫声,突然又转为低沉、惊讶和议论:“怎么,任老师也戴上牛×帽啦!”当时我莫名其妙,心绪也挺乱,没工夫理他们这些,只顾低头往前赶路。这时在大队后边的几位送队的老师,见我面红耳赤、怒气冲冲,就走上前来,紧紧握住我的手,很亲切、同情地安慰我说:“老任!这些孩子真不懂事,把你弄得这样难为情。老实说,我们也有些看不惯。看!戴上它(船形帽),像什么样子呢!”这话就像一把尖刀刺进我的心,既哭不出,又笑不成,当时若有地缝,也能钻进三尺。

    这张1957年的照片,铁道兵上等兵和他父亲的合影,穿的仍是50冬服,但不愿意戴船形帽,仍旧戴以前的解放帽。


    也有些战士觉得船形帽好看,一位署名“丁原”的老战士回忆说:

    我是五十年代第一批义务兵,这是1957年我(后排右六)所在部队的无线电员进行培训时留下的合影。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所戴的船形帽,这种帽子我们戴上后感到很神气。然而,有人说,人民子弟兵戴这种帽子,不像是“好人”,老百姓很反感。也许由于这个原因,这种帽子只戴了两年多,就换成了解放军帽。

    入伍之初,为了战备需要,战士们都要剃成光头(受伤后容易救治)。战友陈锦华(前排左四)对此很有意见,所以剃了一个小平头,被指导员发现了,在早点名晚汇报时受到了批评。后来,大家一起做工作,他这才剔掉了小平头,变成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和尚头”。


    可以说,当时对船形帽的反映非常强烈,是继抗战初期“换帽子风波”后我军第二次因军帽引起的重大争议,这是领导机关和设计部门始料不及的。

    船形帽,是在航空兵诞生的时候出现的,更确切地说,是在飞机用于军事目的的时候出现的。 当时大多数的飞行员都是军官。他们是从步兵、骑兵、炮兵等各兵种中选送去学习飞行的。这些兵种的军官帽子通常都是大檐帽。但戴大檐帽飞行不太方便,飞行时迎面吹来的气流会把它从头上刮跑,使脑袋冻坏。另外,通过硬帽檐戴飞行风镜也不方便。因此,最早的一种航空帽是无帽檐的轻便小帽。由于这种帽子的形状,能使气流环绕它平稳地流过。人们把它叫作驾驶员帽或者干脆称为船形帽。后来它被飞行帽所取代。而船形帽作为一种野战帽,在陆军、空军以及潜艇军官人员中仍然沿用。

    为什么外军通用的船形帽,在我军就行不通哪?当初国防部长彭德怀曾说,阅兵方队搞了几个方案,大家一致认为船形帽精神。这句话对最后拍板定船形帽起了很大作用。怎么能说船形帽不适合中国人戴哪?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阅兵方队士兵都是百里挑一,身材好,精神头足,要个有个,要样有样,戴上船形帽自然好看。再说,外军戴船形帽,通常配夹克、皮鞋,衣服料子也好,穿起来就显得精神,如苏军士兵戴船形帽,大多是穿长统靴的。而我军士兵船形帽配散腿裤、胶鞋或布鞋,确实显得不够精神……

    据说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船形帽也成了彭老总的一大罪状。林彪指责彭德怀说“你让中国土兵头上戴苏军的船形帽,你想把中国军队都交给赫鲁晓夫啊!”


1956年5月刚刚换发55式夏服的某部官兵合影。
    对55式军服其他方面的意见主要有:

    军官肩章底版太硬,不便于操练,劳动。

    原军官肩章有金黄色,银白色之分。规定军政干部佩戴金黄色军衔,后勤干部和科技等业务干部佩戴银白色军衔。因而出现了“黄牌硬、白牌软”的反映,后勤和科技干部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各级军官和军士、兵的夏常服用料,原规定将军以上用毛哔叽,校官用柞蚕绸,尉官用斜纹布,军士、兵用平布,一是差别大,影响上下级团结;二是不符合我国经济条件。

    军士、兵的常服原为紧袖口,夏季闷热,冬季冻手,广大士兵甚感不便。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