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式军服博物馆.
55式军服诞生始末
发起人:一诺千金  回复数:2  浏览数:11929  最后更新:2017/2/9 10:10:40 by 一诺千金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3/12/6 11:31:52
一诺千金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51
注册时间:2013/11/28
55式军服诞生始末
55式军服 主席拍板 总理审查 元帅牵头


1955年,军衔制、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的实行,以及在全军范围内给革命战争时期的有功之臣颁授勋章、奖章,标志着我军正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样迈开规范化发展步伐的,还有55式新军服的出台,将校呢、大檐帽、肩童、武装带……这套参照苏军样式设计的55式军服,让将士们的面貌焕然一新。在让世人惊叹的同时,55式军服的出台内幕,半个多世纪来却始终鲜为人知——从设计到定型、生产所经历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都曾先后对新式军服做过多次指示,并亲自审查样品。


贺龙主持设计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全军范围内陆续配发了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50式军服。而随着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推进,军服改革的任务又浮上水面。1953年初,中央军委将此任务交给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的洪学智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成员还包括陈毅、叶剑英等。


接到总参谋部要求研究新军服式样、颜色的函件后,总后勤部立即行动起来:总后军需部负责搜集样品,研究设计式样、用料和颜色;总后军需生产部负责样品的制作与保管。他们还向有关部门了解了所需各种服装材料的资源情况,并通报军队制做新军服需要原材料的大致预算。


《中国百年军服》作者徐平在他的书中披露说,当时,根据贺龙副主席的指示,总后勤部搜集了苏联、美国、日本等国的军服样品,以及袁世凯的元帅服、伪满洲国和国民党军队的服装样品,作为研究设计的参考。刘少奇随后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开会,提出:“这次服装改革,主要参照苏军的样式,先学到手,有些不适合我军的地方可以做些修改,但穿出去要美观、威武,塑造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于是,在贺龙的主持下,领导小组确定了新军服的设计原则。几经修正,1955年4月7日,中央军委批准了新的方案。随后,新军服进入样品设计和制作阶段。这套方案能否顺利通过最终审查?负责新军服设计的老帅老将和设计者、制衣师们的心始终悬着。


彭德怀审定军服专题报告


位于北京市禄米仓的军需装备研究所,当年叫军需样品实验所,新军服的样品制作出来后,就陈列于此。


1955年5月20日,全套新军服样品被送至中南海勤政殿陈列。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先后审查了样品并给出批示。6月5日,重新修正的新军服样品被搬到“三座门”大高殿展出,以征求总部机关、驻京单位官兵和来京开会的各大单位领导的意见。随后,总后勤部又根据收集到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修改,并就确定的式样等有关问题专题上报国防部。


7月16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召集了军服专题报告讨论会。当时,人们对新军服争议很大,毕竟我军从建军至今从未装备过像样的统一制式的军常服,更别说炫目的军礼服了。许多打惯了游击的老军人不习惯受新军服的拘束,认为其过于板正,不便于操练,明显的军衔区分还可能违背我军官兵一致的原则,礼服上那些“花里胡哨的花饰”更明显有悖于艰苦朴素的传统。支持者则认为,操练时军服的规整能表现我军军容的整齐划一,维护我军统一、正规、严肃的形象;显著的军衔区别和军兵种标志,方便区分上下级,有利于战时指挥和平时管理;至于礼服,则是我军在阅兵、节日盛典及外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形象展示,隆重一些未尝不可。


意见针锋相对,最终,彭德怀给出了折中的意见:新军服要既能表现军容的整齐、又便于操作活动;为保持我军艰苦朴素的传统,花饰尽量不要过于奢侈,官兵服装质量也不能相差太远;至于礼服的设计,也要贯彻俭朴的原则,且发放范围只包括将官、校官及执行特殊任务的尉官。


经过12天热烈讨论,7月27日,彭德怀签发了军服审定报告,并呈送给毛主席。按彭德怀的意见,新军服小组又一次修改了包括陆海空将军服、校官服、尉官服和士兵服的全部标样。新版本再次陈列于勤政殿,方便毛主席审定报告时,召集有关领导进行实物审查。


毛主席拍板定夺


1955年8月5日下午,毛主席在周总理、彭德怀、贺龙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勤政殿审查新军服样品。他一边仔细观看,一边饶有兴趣地听工作人员介绍。徐平在 《解放军55式军服装备始末》一文中,对当时的细节有过生动的描写:当毛主席走到陆军战士模特跟前时,手指船形帽问道:“你们说船形帽好吗?”贺龙回答:“世界多数国家军队的战士都戴船形帽,它的好处是观测目标时不影响视线,戴钢盔时可以当内衬。”彭德怀进一步解释:“国庆阅兵方队搞了几种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戴船形帽精神。”毛主席听后微微点了点头:“你们都说好,就戴船形帽吧,但军衔和服装的材料都要用国产的,要立足于我们自己。”


毛主席接着来到身穿“大元帅”礼服的木制模特前,一边抽烟,一边细细打量。陪同参观的总参军务部队列处处长李平赶紧介绍:“主席,这是大元帅服。”毛主席听后,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习惯性抬起左手向外一拂,右手夹着香烟朝 “大元帅”轻轻弹了弹烟灰,诙谐地说道:“大元帅?你靠边站吧”一句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随后,毛主席又问:“你们搞的这些服装价格比现在的军装如何?”李平据实回答了两种军服的价格,并着重说明:“这种军装好看,设计时也注意了尽可能节约。”毛主席高兴地说:“就是要从节约的原则出发,样式好看,统一、正规,又节约,这样很好”审查完新军服样品,周总理将彭德怀报告中军服、军衔图片样本附件递给毛主席。主席翻开样本看了一遍,又交还给他:“我看这事就由你来办吧。”


周总理亲抓落实


有了毛主席的拍板决定,当晚,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并参考其他中央领导所提建议,又细细归纳了六条意见:一,大檐帽的圆顶不要太大,陆海空军帽顶尺寸的比例应该一样,不要把海军的帽顶做得特别大;二,军官、士兵军服的上衣一律定为风纪扣的小翻领,同现在的军服一样;三,士兵为了扛枪、背东西,可以不要肩章,应改为领章,画的兵种符号,中国老百姓和士兵有些看不懂,应重新按中国的习惯另拟图样,不一定和苏联军队的完全一样;四,除军官礼服可用金属扣外,从元帅到士兵的常服一律用胶木扣;五,各兵种军官的肩章分成各种颜色,仍不易识别,是否可在肩章的铜扣上打一个字,如骑兵的肩章就在铜扣上打个“骑”字;六,女夏服上衣,拟应改为西服式大翻领,以配穿裙子,女冬服上衣仍可用小翻领,因为冬季不穿裙子。


细心的周总理还特别指示:军服的工作关系到我党统一战线,因此,新军服的设计,不仅耍听取我军广大官兵的意见,还要进一步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


1955年8月20日,总后勤部根据周总理的意见,将再度修正的新军服样品陈列在政协礼堂,供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观。宋庆龄等62名各界知名人士前往参观,并提出了很多中肯、宝贵的意见。当时各社会主义国家驻华使馆的武官也应邀参观了军服样品的展示。


8月24.日,军服改革小组将意见汇总成专题报告,面呈周总理。周总理仔细审阅,在每个问题上方空白处逐条作了眉批。如,对冬季绒帽问题批示“同意不要帽沿”;对各兵种符号问题批示,“骑兵、汽车部队符号,仍用原定骑马人和汽车为符号,不要采用苏联符号。军乐团可用新符号,但号穗应短点”……除了类似的21处批注,他还在报告首页批示:“除骑兵、汽车部队符号仍用原式样外,余均同意。”


1955年9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18次会议,最终通过了新军服的报告,并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服装从10月1日起实行。新军服研制小组的各位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将帅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如期举行,十位元帅都穿上了熠熠生辉的元帅服。同年,55式军服同步在全军得到推广。整齐一致的着装,鲜明的军衔标志和军兵种符号,让我军的军容军姿焕然一新。


可以说,设计并装备55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既是巅峰之作。又是新的起点,是我军迈向正规化、体系化的第一步。遗憾的是,1965年5月,随着军衔制被取消,55式军服系列最终从部队列装中消失了。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