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式军服博物馆.
配合军衔制实施的55式军服
发起人:一诺千金  回复数:0  浏览数:13764  最后更新:2013/12/3 14:43:26 by 一诺千金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3/12/3 14:43:16
一诺千金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51
注册时间:2013/11/28
配合军衔制实施的55式军服
1955年,是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人民解放军实行了军衔制、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史称“三大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并在全军范围内大规模地给革命战争时期的有功之臣颁授勋章、奖章,这些措施对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配合军衔制的实施,全军装备新式军衔服装——55式军服。

  (一)55式军衔服装研制过程

  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指出:“如果可能的话,拟于今年7月份全军实行军衔制度”。要求全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草拟授衔条例及实施规程,进行军衔鉴定,研究制定军衔肩章、标章、识别符号及服装样式、颜色,制定编制军衔等。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各总部有关部门立即开展军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虽然此后中央军委决定将评衔工作延迟到军队组织编制确定、兵役法颁布实行后再实施,但新式服装的研制工作仍按计划进行。

  1953年初,中央军委决定55式服装的改革工作由中央军委委员贺龙任领导小组组长,军委委员陈毅、军委委员叶剑英、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黄克诚、总后勤部副部长洪学智为领导小组成员(贺龙、陈毅、叶剑英1954年6月补选为军委副主席),以后增加了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军委副主席刘少奇曾召集服装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开会,他说:“这次服装改革,主要参照苏军的样式,先学到手,有些不适合我军的地方可以做些修改,但穿出去要美观、威武,塑造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总后军需部负责搜集样品,研究设计式样、用料和颜色;总后军需生产部负责样品的制作与保管。当时搜集了苏联、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美国、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各种军服样品,还搜集了北洋政府、伪满洲国和国民党军队的服装样品作为研究设计的参考。在贺龙副主席的主持下,确定了军衔服装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由总后勤部提出军衔服装的制式标准方案报军委。1955年4月7日,军委批准了这一方案。服装改革随之进入样品设计和制作阶段,每套服装做完后都绘制了标准制式图样。

  全套服装设计制作完成后,连同搜集的外军服装和中国近期历史军服样品,陈列在北京禄米仓军需样品实验所(现为军需装备研究所)。1955年5月20日将全套样品陈列在中南海勤政殿。除了新设计的军礼服以外,还陈列了从北洋时期到国民党时期的军礼服,另外还有苏联军队从大元帅到士兵的各种军服。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先后审查了服装样品,并作了修改的批示。经修改后的样品于6月5日由中南海搬到三座门大高殿展出,征求总部机关、驻京单位官兵和来京开会的各大单位领导的意见。总后勤部根据展出中大家所提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修改了样品并就确定的式样等有关问题专题报告国防部。

  同年7月16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召集各大单位领导讨论通过,于7月27日签发呈报毛泽东主席。1955年9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18次会议,通过了军衔服装的报告,并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服装从10月1日起实行,全套军衔服装定名为55式服装。这套服装初步建立了常服、礼服、工作服系列,确定了新的服装式样和用料,设置了寓意鲜明的标志符号。

  从1955年10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官兵开始穿着55式军衔服装,佩戴军衔肩章、领章和军兵种勤务符号和新式帽徽,部队军容仪表焕然一新。这年国庆阅兵,受阅部队官兵身着崭新的军衔服装,在天安门前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展示了威武严整的军容,受到海内外人士的注目。

  (二)55式军衔服的主要品种

  1.礼服和常服

  (1)礼服 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礼服主要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式样为大脖领双排六粒扣西服和西式裤(女军官为裙子),加各种缘饰和绣饰,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大檐帽(女军官为无檐软帽)、皮鞋。颜色和用料,大元帅、元帅、陆空军将官和校官为海蓝色,海军为藏蓝色;大元帅、元帅和将军为纯毛华达呢,校官为纯毛哔叽。军衔,由肩章星花图案、衣裤缘饰区分,元帅肩章绣国徽,将军肩章绣星花,校官肩章绣纵条线加星花。校以上女军官的礼服为裙服。装饰、用料与男军官礼服相同。55式军衔礼服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较好地展示了国威和军威。

  (2)常服 常服分夏常服和冬常服两种。陆军为棕绿色;空军为上棕绿下藏蓝色;海军夏常服为上白下藏青色,冬常服为藏青色。女军官冬常服与男军官同,夏常服上衣为小驳头翻领,下为裙子。夏季男军官戴大檐帽,女军官戴无檐帽。冬季,男女军官均戴栽绒帽(皮帽)。55式常服,海军士兵穿水兵服,戴水兵帽,舰艇士兵冬服为呢制水兵服。装甲兵、骑兵、伞兵穿马裤。女士兵夏服与女军官同,冬服与男士兵同。男士兵服为小翻领、紧袖口,夏季戴船形帽,冬季戴栽绒帽。

  军官着穿常服时佩戴军衔肩章、军种领章;大檐帽配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军官夏常服用料按衔级区分。元帅、将军夏常服用料为纯毛哔叽。校官夏常服为柞蚕丝织物,尉官冬夏常服为棉斜纹布。此外,元帅和陆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将官还发过一种全白色夏常服。

  男士兵夏常服颜色与军官夏常服相同,佩戴军衔领章,船形帽和水兵帽上缀小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扎线腰带,用料为棉斜纹布。海军男士兵还配有全蓝水兵服。女军人夏常服为裙服,裙子为藏蓝色,样式官兵基本相同。男军官冬常服的式样、颜色与夏常服相同。戴栽绒帽或皮帽。用料按衔级区分。元帅、将军服为纯毛马裤呢;校官服为纯毛麦尔登呢;尉官服为棉斜纹布。陆空军士兵和海军陆勤士兵冬常服颜色、用料与所在军种尉官冬常服相同。海军舰艇士兵冬常服为呢制水兵服。女军人冬常服样式、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

  (3)大衣 军官大衣样式均为大翻领,双排扣,颜色与所在军种上衣相同。面料按衔级区分。元帅、将官、校官为纯毛马裤呢,尉官为棉斜纹布。元帅、将官、校官并配纯毛麦尔登呢夹大衣。士兵大衣样式与军官大衣基本相同,仅在口袋上稍有区别,为斜插袋,面料为棉平纹布。女军人大衣与所在军种男军人大衣相同。

  2.军衔肩章、领章、勤务符号和帽徽

  (1)肩章 分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学员和海军水兵服肩章。

  元帅肩章:大元帅,国徽与用松枝包大元帅星徽各一;元帅,国徽与元帅星徽各一。

  将官肩章:均为满底金,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依次为4、3、2、1颗将级星徽。

  校官肩章:均为2条纵线,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依次为4、3、2、1颗校级星徽;

  尉官肩章:均为1条纵线,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依次为4、3、2、1颗尉级星徽,准尉无星徽。

  军官肩章版面共分两种;指挥军官,政治军官,海军舰艇技术军官肩章是金黄色。军医、兽医、技术、行政、军需军官肩章不分军种、兵种都是银白色。

  (2)领章 1955年刚授衔时领章分军衔领章和军兵种勤务符号领章2种,士兵佩戴军衔领章,军官佩戴军兵种勤务符号领章。

  陆、空军军士、兵领章(包括着陆军服样式的海军军士,兵):军士为1条纵线,上士、中士、下士依次为3、2、1颗  小星徽;兵底版无纵线,上等兵、列兵依次为2、1颗小星徽。军士和兵的领章纵横线一律为黄色。

  军官领章和肩章边线、纵线颜色,士兵领章、肩章版面颜色:步兵深红色;骑兵深蓝色;炮兵,装甲兵,汽车部队及海岸,军医,兽医,军法,行政军官正红色;海军,工程兵,通信兵,铁道兵及军事交通,探照灯部队黑色;公安军草绿色;空军天蓝色;军需军官紫色;海军军医军官边线为正红色,纵线为粉绿色。

  但这些颜色的领章仅在1955国庆节阅兵部队中使用过,在部队正式佩用时,作了较大改动,统一固定为陆军红色、海军黑色、空军天蓝色3种颜色。

  此外,技术军官肩章将官为黑色边线,校官和尉官肩章边线、纵线的颜色与各该军种、兵种指挥军官相同,但海岸技术军官肩章边线,纵线为黑色。

  各军种,兵种人员的领章上除步兵只缀勤务符号外,都缀军种、兵种符号或勤务符号,指挥人员、政治工作人员领章上缀军种、兵种符号,勤务人员领章上只缀勤务符号,不缀兵种符号。

  (3)军兵种及专业勤务符号 海军——铁锚;空军——八一军徽和飞鹰两翼;公安军——盾牌;炮兵——交叉的推弹握把;装甲兵——坦克;工程兵——交叉的铁锹和铁镐;通信兵——电话、电波和铁塔;铁道兵——五星、飞翼、钳子、铁锤和锚;汽车兵——汽车头;骑兵——交叉的马刀、骑枪和马蹄铁;化学兵——氧气筒;探照灯部队——探照灯和电光;军医——金色衬底的红十字;兽医——银色衬底的红十字;军法——盾牌和两把交叉的宝剑;军需——红五星外围麦穗和齿轮;技术——交叉的钳子和扳子;文工团——古笙外围松枝;军乐——银色的军鼓和两把交叉的银色小号;体工队——交叉的剑戟外围松枝。

  (4)帽徽 为圆形,外围齿轮麦穗,以中心图案区分军种:

  陆军——八一五星;

  海军——在八一五星后面加压铁锚图案;

  空军——在八一五星后面加压飞鹰两翼图案;

  防空军、公安军与陆军相同(1955年全军为陆、海、空、防空、公安五大军种)。

  (三)对55式军服的改进补充

  55式军服装备两年多以后,部队提出了一些意见,主要是军官肩章底版太硬,不便于操练,劳动;服装用料,差别太大,既影响上下级团结,也不符合我国经济条件;船形帽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士兵的常服原为紧袖口,夏季闷热,冬季冻手,广大士兵甚感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总后勤部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制作了样品报送中央军委。1958年1月18日,国防部向全军发布了修改部分现行军服和肩章、领章的命令:军官、学员平时佩戴新制式领章,代替原肩章、领章。现行的肩章和领章,仍予保留,在节日、集会、出国或外交等场合佩戴。原银白底肩章取消,均换发金黄底肩章。新制式领章1958年在全军内逐步实施。士兵冬常服均由紧袖口改为散袖口。自1958年起将库存原制式服用完后,逐步实施。各级军官的夏常服、尉级军官的冬常服(包括大衣),今后均改为平布制作。自1958年起逐步实施。

  1958年7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关于修改服装制式的决议》,把陆、空军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大檐帽作为节日、外交等场合佩戴肩章时戴用,平时也改为解放帽,帽徽大小亦作相应的改变。至此,包括服装用料、肩领章和军帽制式的改革一起,统称为58式服装。

  新制式领章是在原肩章、领章的基础上设计的,只是把原来的肩、领章加以简化,即将军官肩章上的军衔标志移到领章上。领章底版颜色:陆军正红色,海军黑色,空军天蓝色,不加军兵种符号。佩戴新制式领章使官兵差别缩小,既便于劳动操作和适应战时要求,还能为国家节省大量贵重金属。

  这次服装改革是在55式服装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的局部改革,改动的范围不大,技术含量不是很高,过程比较简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改革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从1960年开始,为改善我军冬季服装换季的调节性和清洁卫生性,我军进行了以冬服结构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形成了以罩衣、紧身棉衣、绒衣裤、衬衣裤等组成的多层次冬服系列。1964年以前,因经济等原因我军一直是实行单一层次服装供应制度,只有长期装备部队的“老棉袄”,没有绒衣、罩衣,穿时只能是脱了棉衣穿单衣,没有中间调节层次,服装保暖量调节与季节变化很不相适应。1961年10月9日,军委办公会议通过配套服装改革方案,1962年定型生产,定名为“62式”,于1964年装备部队。62式服装的装备,结束了我军长期以来冬服单一层次的历史,改善了冬服的调节性能和卫生性能,把我军军服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55式军服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比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第一次将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大类。礼服主要用于主要场合和出国时穿着,具有样式庄重美观、装饰考究、识别标志鲜明,突出采用了毛织物和丝织物,使我军军容仪表有较大改善,这是我军军服发展史上一个新起点,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以后经过不断改进,55式军衔服装日臻完善,迈出了我军军服向体系化、系列化发展的第一步,使我军军容得到较大改善,军威国威得到体现。遗憾的是,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60年代中期军衔制度被当作“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到否定。1965年5月22日,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1965年6月1日全军改换65式军服,从此结束了人民解放军首次军衔制和55式军衔服装的历史。

  尽管如此,55式军服在中国军服史上仍具有里程碑的特殊意义,是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页。无论是军服的式样、高级军官服装的用料和制作工艺,还是军衔、兵种、勤务识别标志,都达到较高的水准,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同时,55式军服也为后来的新一代军衔服装——87式军服奠定了基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