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式军服博物馆.
1960年以后对55式军服的修改完善
发起人:一诺千金  回复数:0  浏览数:12632  最后更新:2013/12/6 11:57:17 by 一诺千金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2013/12/6 11:57:04
一诺千金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51
注册时间:2013/11/28
1960年以后对55式军服的修改完善
19601960年11月25日,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上将、总后勤部长邱会作中将以总参、总后的名义向军委上报《关于修改军服制式、质料和军衔肩章、领章及军(兵)种、专业符号的报告(草稿)》:    “我军现行服装制式、质料及肩章、领章和军(兵)种与专业符号,自1955年国务院批准实行以来,实践证明,基本上是符合战时行动和简朴大方的原则的,但尚存在某些缺点。1958年在彭、黄、洪主持下修改了部分服装,增添了军衔领章后,在着装上又出现了某些混乱(军衔肩章与军衔领章同时佩带)和不方便(军衔领章和肩章的互换)的现象。为了改进现行服装存在的缺点,从军队长远建设需要出发,本着适应战斗和简朴大方以及照顾到民族习惯的原则,对我军现行服装及肩章、领章、军(兵)种与专业符号的样式、质料和制作方法等提出了改进方案……”

    这次修改方案涉及的种类较多,面很广,包括礼服、常服、大衣、帽子的制式、面料、颜色,肩章、领章、军(兵)种和专业符号,以及武装带、皮鞋、雨衣等几十处修改,如军官取消解放帽,平时仍戴大檐帽;男军官、士兵夏常服上衣改为小翻领;女军服取消裙子,改为长裤;军常服棕绿色改为草绿色;军官冬服面料与士兵一样统用人字纹布;军官礼服样式、颜色改为与军常服相同;取消军衔领章;将原金属丝常服肩章版面改用呢料制作,肩章尺寸改小;各兵种和专业符号作了统一修改并增添陆军(步兵)符号;取消军官武装带,改扎腰皮带;新设计了一种军官雨衣;等等。

    由于自1958年以来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军服装和军衔标志就做了几次修改,军需、军务、干部部门几乎无所适从,部队着装也确实出现一些混乱。当然,责任并不在在彭、黄、洪(1958年在任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总后勤部长洪学智上将)身上。不过,对于这种频繁的改动,部队已有些看法。因此,军委对这次改革方案比较慎重,同时本着节约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浪费,能不改的尽量不改。最后决定现行军服制式不作改变,军服所用布料在符合节省布匹的原则下作一些改动。

    这一时期,军兵种及勤务符号变动频繁,一是新增了一些兵种和勤务,并将一部分“职员”改为“专业技术军官”;二是将55式符号中的一些老式符号,改为以国产兵器、装备为标志的新式符号。新增的军兵种和勤务符号主要有:

    1.设立合成军(步兵)符号:经总参批准,从1962年9月起,在陆军指挥机关和步兵部队(含摩托化部队)中,开始佩戴“合成军(步兵)符号”,样式为镰刀、斧头、军徽。


合成军(步兵)符号
    2.1963年修订军官服役条例后,军官的军兵种区分简化为陆军、海军、空军三类,而当时的陆军、空军符号上均有军徽图案,只有海军没有,于是海军有关部门设计了“带军徽的铁锚”的海军符号,并在部分单位试带,但最终没有正式佩戴。

    3.为文工团、体工队设置了专用领章符号。从1958年起,为配合领章服的使用,为文工团设了“古筝”符号,为体工队设了“交叉的剑戟”符号。



体工队符号
    4.增设“预备队炮兵”符号。60年代初,在整军备战的形势下,我军又增设了几个总预备队炮兵师和各大军区隶属的预备队炮兵师。这些部队装备的是130火箭炮、152榴弹炮、152加榴炮、130加农炮、160重迫击炮、100高炮等重型国产(或进口)火炮。让这些“重炮兵”再配带“小古炮符号”,似乎有些不合适了。于是专门设计了“预备队炮兵”符号(俗称“预备炮兵符号”),样式为国产122榴弹炮的侧影(俗称“侧炮”);而其他的队属炮兵(野战军炮团等)的符号仍为“交叉古炮炮身”。


“预备队炮兵”符号
    5.增设了军博专业军人符号。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十大献礼工程之一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成,并于1960年8月1日正式开馆。在此之前,经总政批准,设立了“军博专业”符号,样式为“军博主楼和红星”。后来又扩大到全军各博物馆的专业军人佩戴。

    6.设计了新式装甲兵符号。装甲兵政治部设计了样式为59式坦克斜前侧影的新式装甲兵符号,但未正式使用。正式使用的装甲兵符号有3种:方形坦克;短炮筒圆形坦克;长炮筒圆形坦克……

    7.设立了仪仗兵符号。从1959年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设立了“仪仗兵符号”,样式为红旗、交叉的步枪(步枪为国产56式半自动步枪)。


仪仗兵符号
    8.设立了新的汽车兵符号:从60年代起,因大量的国产汽车陆续装备部队,遂设计了新的汽车兵符号,以国产“解放”汽车取代原来的苏式“嘎斯”汽车。

    9.配合专业军人的出现,设立了多种“专业符号”,如金色圆盘内的放映机——电影专业军人符号(注意:不是拍电影的,而是各专业放映队佩戴),金色圆盘内的显微镜——化验人员符号;

    10.为一些专门部队设置了新的识别符号:工字符号,为特种建设工程兵部队(专门建设核试验基地的部队)的符号;电字加闪电符号,为水电建设工程兵部队符号。


佩带60式专业军人(军医)符号的护士。
    从1960年开始,为改善我军冬季服装换季的调节性和清洁卫生性,我军进行了以冬服结构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以罩衣、紧身棉衣、绒衣裤、衬衣裤等组成的多层次冬服。

    1964年以前,我军一直是实行单一层次服装供应制度,只有因经济原因长期装备部队的“老棉袄”,没有绒衣、罩衣,穿时只能是脱了棉衣穿单衣,没有中间调节层次,服装保暖量调节与季节变化很不相适应;并且棉衣脏了不便洗涤,破了不便修补。因此,许多部队提出了改进意见。1960年初,军委广州会议对服装改革作了原则指示。随后,总后勤部根据提高质量、减少数量、改进制作方法的原则,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改革方案,并制作出样品,从1960年5月开始,在不同地区和执行不同任务的部队中广泛进行试穿。在试穿过程中,总后军需部、军需生产部和其他有关单位,反复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群众意见,作了多次修改,到1961年7月,新式服装基本定型。

    1961年10月9日,军委办公会议通过配套服装改革方案,1962年定型生产,定名为“62式”。经过三年的试穿, 证明62式新品服装具有下列优点:

    1.适合季节、气候的变化和军事操课、劳动生产的需要,能随时增减服装;

    2.普遍配发大衣,既可穿,又可盖,解决了冬季棉被御寒不足的问题;

    3.新品冬服有罩衣,便于经常换洗,能保持清洁卫生和军容整齐;

    4.新品服装质量较好,延长了穿用时间,和现行服装比较,每年可节约棉花七万担左右。

    从1963年起,62式服装开始装备部队,于1964年装备全军。62式服装的装备,结束了我军长期以来冬服单一层次的历史,改善了冬服的调节性能和卫生性能,把我军军服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但62式服装由于仍用棉布制作,解决不了臃肿、笨重的问题。为了使军服轻便、体小、耐用、美观,适应军队行军作战的要求,发展方向是走化学合成纤维的道路。总后勤部于1963年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后勤装备研究院、军需生产部、军

[一诺千金 于 2017-2-9 10:36:14 编辑过]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